三国志战略版非器械攻城值_三国志战略版非攻制胜回血顺序与非器械攻城值全解析
- 综合
- 2024-11-06 14:01:49
***:本文全面解析《三国志战略版》中的非器械攻城值以及非攻制胜回血顺序。围绕非器械攻城值展开多方面分析,旨在让玩家深入了解这一游戏元素相关的机制等内容。同时对非攻制胜...
***:本文对《三国志战略版》中的非器械攻城值以及非攻制胜回血顺序进行全面解析。非器械攻城值关系到游戏中攻城作战的效率与成果,是战略考量的重要因素。非攻制胜的回血顺序也影响着战斗中的兵力恢复情况,对战斗走向和玩家的战略布局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这些解析有助于玩家深入理解游戏机制,更好地制定战术。
一、非攻制胜技能回血顺序解析
(一)非攻制胜技能机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三国志战略版》中,非攻制胜是一个独特的战法,它的回血效果并非简单的一次性回复,而是有着特定的顺序和逻辑,当携带该战法的武将触发回血效果时,首先会判定目标的兵力状态。
(二)回血顺序的影响因素
1、兵力百分比
对于我方多个武将存在的情况下,非攻制胜会优先对兵力百分比最低的武将进行回血,这是基于保障队伍整体存活能力的设计理念,例如在一个由刘备、张飞和关羽组成的队伍中,如果张飞在战斗中受到较多伤害,导致其兵力百分比低于刘备和关羽,那么非攻制胜触发时,张飞将优先获得回血效果。
2、武将状态
除了兵力百分比,武将的负面状态也会影响回血顺序,如果一个武将处于禁疗状态,那么非攻制胜会跳过这个武将,优先选择其他可回血的武将,处于混乱状态的武将并不会影响回血顺序的判定,回血依然按照兵力百分比等正常规则进行。
(三)回血顺序在实战中的应用
1、保护核心武将
在组建队伍时,我们可以根据非攻制胜的回血顺序来合理安排武将站位,我们将输出核心武将放在相对安全的位置,但如果他依然受到较多伤害,由于非攻制胜优先回血兵力百分比低的武将,就可以为其提供及时的血量补充,确保其持续输出能力。
2、针对敌方战术调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当我们了解敌方队伍中有控制技能可能导致我方武将负面状态时,我们可以预估非攻制胜的回血情况,如果敌方有禁疗技能的武将,我们可以调整我方其他回血技能或者防御策略,来弥补可能出现的回血空缺。
二、非器械攻城值相关分析
(一)非器械兵种的攻城值基础
在《三国志战略版》的攻城体系中,不同的非器械兵种有着各自的基础攻城值,步兵兵种相对来说在攻城值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一些高级步兵单位的基础攻城值可能在100 - 120之间,骑兵兵种由于其机动性较强,攻城值相对较低,基础攻城值可能在60 - 80左右,弓兵的攻城值则介于两者之间,大概在80 - 100。
(二)影响非器械攻城值的因素
1、武将属性
武将的属性对非器械兵种的攻城值有着显著的影响,武力属性较高的武将率领的部队,在攻城时能够增加一定比例的攻城值,一个武力值达到200以上的武将率领步兵攻城时,攻城值可能会在基础值上提升20% - 30%,智力属性对于一些特殊技能影响下的攻城值也有作用,某些带有谋略伤害加成且对攻城有辅助效果的技能,智力越高,攻城值提升越明显。
2、科技发展
游戏中的科技树发展是影响非器械攻城值的重要因素,当玩家升级军事科技中的攻城相关科技时,不同兵种的攻城值都会得到提升,升级“初级攻城术”科技后,步兵的攻城值可能会增加10 - 15点,骑兵和弓兵也会有相应的提升,而且随着科技等级的不断提高,攻城值的提升幅度也会逐渐增大。
3、战法搭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合理的战法搭配可以极大地提升非器械兵种的攻城值,一些增加伤害输出的战法,在攻城场景下也能转化为攻城值的提升,像“破阵摧坚”这个战法,除了在战斗中对敌方造成伤害减免和伤害提升外,在攻城时也能根据其伤害加成比例提升攻城值。
(三)非器械攻城值在游戏战略中的意义
1、领土扩张
在游戏中,攻城略地是玩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较高的非器械攻城值能够让玩家更快速地攻占敌方城池,无论是争夺资源州的重要城池,还是开拓自己的领土边界,强大的攻城能力都至关重要,在联盟战争中,能够率先攻破敌方城池的联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战略优势。
2、资源获取
城池是游戏中重要的资源产出地,攻占城池后,玩家可以获取大量的金币、粮草、木材等资源,通过提升非器械攻城值,玩家可以更高效地攻占城池,从而实现资源的快速积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力,包括招募更多的士兵、升级建筑等。
《三国志战略版》中的非攻制胜回血顺序以及非器械攻城值都是游戏中非常重要的机制,玩家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机制,才能在游戏的战斗、攻城略地等各个方面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策略,从而在三国乱世中建立自己的霸业,无论是从单个武将技能的回血顺序把握,还是从兵种的攻城值提升等宏观战略层面考虑,都需要玩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游戏中不断变化的局势。
本文链接:http://www.iosbao.com/post/11354.html